台東最經典「戀戀197」
圖、文│吳敏正
台東的「縣道197」其實對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因為這條山路沿途非常蜿蜒,幾乎沒有什麼店家與景點,且導航也不會帶你走這邊,也因此這條路人車非常少,蠻適合騎車的,台東經典單車賽事「戀戀197」的路線就把終點設在此路段。
起於池上終至台東市
根據公路總局資料,197縣道北起池上鄉,南至台東市石川,全長約60km,是台東目前唯一一條全線均位於境內的南北向縣道。會聽過197縣道的車友,多半是因為參加了「戀戀197」活動,不過活動路線是由197縣道南端的石川進入,只騎大約7km、平均坡度5%的一段爬坡,就在197縣道的52.5K處進入活動的計時終點。
如果是像小編一樣由台9線由北往南騎,就能接到位在池上的197縣道起點,也可以順遊大坡池。沿路的地上和路邊,都可以看到指標指引197縣道的方向,不用擔心找不到。到了池上,當然要買一個池上飯包補給,花東米真的好吃,配上沿途綠油油的稻田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出發不久後就會經過著名的伯朗大道,假日時遊客如織,連拍張照都得等很久,不耐久候的話就改天再來囉。
▲到池上一定要買個池上飯包。
▲途經伯朗大道畫框,有時間的話一定要拍張紀念照。
電光部落玩竹炮
如同前面所說的,197途中沒有太多景點,不過有多個原住民部落社區,在每個社區都會有其獨特的部落文化、造景與彩繪,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停留了解一下。像是路上第一個遇到的「電光部落」,光是名稱就很有特色,這裡為阿美族部落,舊名為「雷公火」,相傳是因為這裡有泥火山,在夜裡經常引發火源,居民認為那怪火是閃電引起,而閩南語將閃電說成「雷公」,所以用「雷公火」稱呼。
至於一進到部落就能看到的竹炮,耆老們相傳百年前有清兵入侵,阿美族人沒有厲害的槍炮可以應對,於是使用了地質中的礦物質,便是現在農民常用的「電土」(碳化鈣)加水,產生乙炔的氣體及巨大聲響,嚇走了清兵,後來務農的族人也會用來威嚇山豬、猴子等,確保作物安全。現在部落將族人的專長推廣為文化小旅行,可以來體驗竹砲的震撼、享用祈福茶及團體烤肉,這裡有了生態維護且推廣無農藥化肥,園區裡也能看見穿山甲的足跡!部落裡也有店家可供補給,過了電光就更少人跡了。
▲途經「電光部落」,一進到部落就能看到竹炮裝置。
全台唯一碎石縣道
要說197縣道上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途中有一段碎石路,據說它是台灣的「縣道」裡唯一已通車卻又有碎石路面的縣道。根據公路總局的資料,這段碎石路是在22K+500~37K(寶華至鸞山段)長達14.5km,考量屬於惡地形,路基、邊坡易有走山滑動情形,平時養護即屬不易,就以補充鋪設碎石予以維護,保留自然環境風貌。也因此這段路中沒有部落、住家和商店,也沒有手機訊號,保留了更多原始的山林樣貌。
由北往南走的話,看到寶華福德宮就代表碎石路起點到了,路旁也有一支告示牌,強調是「自行車越野路段」。進入可以看到這段路全是碎石,如果是騎乘GravelBike(礫石車)或越野車款的話,這段路應該是很好玩的!畢竟也很難在別處找到這麼長一條,適合自行車越野騎乘的碎石路段了。
剛好遇到從對向騎回來的車友,說路況有在養護還不錯,只要是登山車胎應該都沒問題,但可惜這趟行程小編騎的是公路車,騎這種碎石路應該一下子就破了,只好從寶華福德宮右轉「寶華產業道路」,下山騎往瑞源,要注意下坡的產業道路非常陡,操控上得特別小心。下到平地過了寶華大橋,別騎到台9線,沿著鐵軌旁的鄉間道路往南騎,放眼望去都是平坦的稻田風光。
之後會接回台9線,騎經過鹿野火車站之後,可以由鸞山聯絡道路再騎回197,就能避過碎石路段,是騎公路車的折衷辦法,只是不能體驗這段難得的碎石縣道,就不免可惜了。
▲碎石路是在22K+500~37K(寶華至鸞山段)長達14.5km。
▲路旁也有一支告示牌,強調是「自行車越野路段」。
▲從瑞源沿著鐵軌旁的鄉間道路往南騎,放眼望去都是平坦的稻田風光。
▲騎經鹿野火車站之後,可以由鸞山聯絡道路再騎回197。
利吉溫泉與利吉惡地
在197縣道的後段,有著名的「利吉惡地」,就像是西部月世界。到瑞源往南走,經過鹿野車站後,再左轉鸞山聯絡道路,接回197繼續往南走。經過鸞山部落沒有什麼景點,不過沿路常可看到部落意象以及獵人雕像,大約到197縣道的47K處的利吉橋附近,在路邊就能看到利吉溫泉的一處出泉口,伴隨灰色細泥湧出。溫泉源自劍山山腳下的卑南溪小支流,屬野溪溫泉,泉溫不高約在31-35度間,屬於弱鹼性的氯化物泉。
再往南會來到利吉惡地與小黃山,利吉惡地又名「利吉月世界」,因為這裡的泥土透氣性及滲水性極差,植被難以覆蓋,下雨時雨水也僅能流經表面而形成雨蝕溝,形成這樣的特殊景觀,卑南溪西岸的地質景觀就被稱為「台東赤壁」或「小黃山」。
▲利吉惡地景觀。
▲在路邊就能看到利吉溫泉的一處出泉口,只能洗洗手沒辦法泡腳。
騎進戀戀197爬坡賽道
因為小編這趟行程就是要順便參加「戀戀197」,來到53K處可以看到活動的終點拱門設置好了,也有許多車友已經先來試騎一趟。活動的路線是從197的尾端60K終點騎上來,雖然只有7km但平均坡度有5%,且賽程長達100km(挑戰組)或130km(競賽組),最後要騎上這段坡還是很有挑戰性。
特別是過去該活動都是在7月暑假期間舉行,且又在早上7點才出發,台東的天氣相當炎熱,騎起來很辛苦,每年都會有車友因耐不住炎熱的天氣而棄賽。加上在197入口設有關門時間,也常讓被關門的車友們望門興嘆,騎了「戀戀197」活動,最後卻沒能騎進197縣道,難免感到遺憾!還好,自2021年因疫情影響,改於冬季舉行,車友們參與踴躍,甚至頗受好評,主辦單位台東縣城鄉生活運動協會後來就將活動繼續維持在冬季舉行,歡迎喜歡197賽事的自行車朋友們,一同來台東冬季戀騎!當然也可以跟著小編的腳步,把197縣道完整的騎一趟。
197縣道最後下坡至台11乙,即是其終點也是197活動的關門點,也進入了台東市,再騎約4km即可到達台東火車站,附近也有超級多的民宿,不管車友們是要搭車返程,或是要在當地住宿,都相當方便。
▲「戀戀197」活動的終點拱門設在53k處,也就是7km的爬坡段山頂。
▲「戀戀197」是台東的經典活動。
經典賽事之一的「戀戀197自行車賽」,以往都是在炎熱的7月暑假舉辦,自2021年因疫情影響首次改於冬季舉行,車友們依然參與踴躍,甚至頗受好評,主辦單位台東縣城鄉生活運動協會便改在冬天舉辦,歡迎喜歡197賽事的自行車朋友們,一同來台東冬季戀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