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單車旅行這檔事
圖、文◎廖柏順
從歐洲的德國啟程漂泊,途經美非亞共4大洲60個國家,騎行游牧人生4年6個月,除了單車踩踏的46,000km路之外,些許時候也因應各種突發狀況,需要搭乘飛機、渡輪、巴士、各種形式便車等不同交通工具的輔助,也豐富了旅程。沿途陌生開發及拜訪入住超過200餘戶人家,這也是旅行中得到最多感動並期望探訪的在地生活。
▲海峽穿越。
單車旅行的斷捨離
多數人可能對於單車旅行生活這檔事比較陌生或不清楚,看似自我挑戰,也可能是當局者迷,各位旁觀者清。(旁觀者表示:這個人腦子是不是撞到了?沒事把自己搞得這麼累!)每位旅行者的想法不一,之於我而言,單車旅行有一個最重要的精神:Self-Support! 想要浪漫地說走就走、說停就停,那麼我們要有支援自己做到該程度的基本能力。
這些年來經常聽到「斷、捨、離」,不管在物質或精神上。單車旅行生活也是圍繞著如此脈絡,有時候說旅行或生活,反而覺得這更像是一種精神或態度,將食、衣、住、行、娛樂等所有行頭,裝載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上。當然也曾看過各路勇腳,擴充空間,拉著拖車像重裝牛車,那可能是另一種更高端,而我等尚未領悟的境界。
▲瓜地馬拉與墨西哥邊界。
走過中南美洲,發現生活原來可以過得如此簡單快樂。再走過東非大陸,更發現:生活真是可以那麼樸實無華!不是提倡放棄先進發展,走回石器時代,而是精神上的反思:很多時候,到底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還是經常不小心的被欲望給駕馭了自己?
反思這件事,經常在單車旅行的過程中上演,特別是在攀爬每一座山坡的時候,單車行囊上每一份重量都做著最扎實的反饋,提醒著我,它們的存在。此刻同時,跑馬燈在腦中浮現:快速閃過自己到底帶了哪些,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
▲百萬星級高級雙人雅房。
How I prepare?
很多人好奇,單車遠行該做哪些準備呢?要有什麼技能、路線攻略、有沒有懶人包?讓我們回歸最基本卻重要的幾個項目:中華民國台灣有效護照、簽證、財務配套措施。
財物部分除了備用多張提款卡及信用卡之外可以善用各國際匯款服務(ex:Western Union)。
持有台灣護照在國際間穿梭的便利性,比上不足,比下十分有餘。截至目前,在2019年,分別有111個國家和地區給中華民國台灣護照免簽證,40個國家和地區開放落地簽證,以及17個國家和地區可透過網絡申請電子簽證。
▲陸路邊境穿越(土耳其邊界)。
但是!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很多表面上看到的簽證禮遇,經常綁有但書,例如:限定空路入境或僅適用指定關口。對於單車旅行者,非必要裝箱打包的情況下,最常選擇的是騎著車子陸路通關。在這耗時費力的旅行模式下,有時候甚至需要申請延長簽證效期,而延長簽證後的使用規則可能又與原先簽證的不同,讓計畫始終趕不上變化。
▲陸路邊境穿越(烏干達邊界)。
Patagonia國境穿梭
位於南美洲南部的區域統稱為Patagonia,在西班牙人進入殖民劃地之前是一個完整的區域,在阿根廷與智利兩國相繼獨立後發展至今日,由於地形破碎,想要陸路完整騎行這美麗區域,必須在兩個國界內持續穿梭著。曾經在阿根廷因為申請簽證延長後的使用規則變更,發生進退兩難的情況。幸運遇到在地鄉親熱情協助下,有機會搭乘阿根廷空軍飛機脫困,體驗難得特殊飛行經驗。
建議在前往目的地之前,謹慎研讀各國的最新簽證規則。曾經走過的中南美洲及非洲,很多地方的政策是朝令夕改,訊息變動迅速,同一個國家在不同區域的駐外辦事處,有時候簽證申請的規則也不盡相同。價格的異動也常讓人摸不著頭緒,當時辦理的玻利維亞簽證費用USD$30,離開後不久,費用三級跳來到了USD$90;阿根廷簽證也是從USD$120強勢上漲到了USD$250。捉摸不定也是旅行特別所在,見招拆招,隨遇而安。
▲搭乘阿根廷空軍螺旋槳小飛機。
單車旅行推薦網站
幾個實際用過並覺得值得推薦的網站、組織、工具與讀者分享。
●旅遊社交Warmshowers:專為單車客打造,接觸在地生活的媒介平台。
●語言學習Duolingo:讓語言學習變得有趣的軟體,突破在新環境比手劃腳之外的溝通方式。
●單車生活備品Mercadolibre:中南美最大電商平台,了解生活物件、單車備品市場行情。需注意的是,許多單車備品或電子進口商品在中南美洲,因為進口關稅政策,價格經常讓人驚艷。曾經在巴西訂購單車備品,無預期地被課稅100%的經驗,為當地經濟貢獻一份心力。
●離線地圖Osmand:除了樸實的離線地圖功能,更多了等高線圖,在路徑規劃及糧食掌握上更安全及全面。
▲實用網站、組織及工具推薦。
用料理與世界做朋友
旅行過程中拜訪在地鄉親,接待的時間從1天、1個禮拜,也曾經劇情超展開Long Stay 1~2個月不等。隨著時間積累,不僅是朋友更像是家人。常在想,該如何回饋為我開啟大門的在地鄉親們?民以食為天,或許大中華料理是拉近彼此距離最快速又有效的好方法。
▲非洲傳統市場探索。
每回落腳新所在,總期待著到傳統市場探險,嘗試接著地氣去認識新環境,搭配著Google老師及YouTube大神的指南,聽聽型男主廚或阿基師怎麼說。出菜時刻,在地鄉親總是誇張也溫暖地呼喊著「Que rico! tenemos uno chico de Taiwan. Cocina para nosotros, Que linda vida!(意思是:太美味了! 有一位來自台灣的孩子,為我們料理著,這生活太美好了!」) 餐桌喧囂交流著,供奉五臟廟的同時,彼此之間的關係也逐漸靠近,Cheers!
▲用料理與世界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