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誌-Cycling update

楊東蓁自由車執教祕辛

C114I01 05

▲多年來春風化雨,有著許多的榮耀與祕辛,黃亭茵是楊東蓁得意門生之一。

 

有話說,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位默默付出的女人,同樣地,在每一位運動選手登上頒獎台之時,一定有一位不辭辛勞的教練,在台下為他鼓勵喝采。

 

教練一職,都是屬於幕後的工作,每場比賽下來,大部分都只聚焦於得名的選手,而自由車教練,是如何讓他的子弟兵一步步穩穩加速於衝刺賽道?本單元特地專訪任職近30年的資深教練楊東蓁,分享這一路走來的經驗與心得秘辛。

 

C114I01 01

 

任職於申騰美利達自由車隊教練一職的楊東蓁,在當教練之前,就曾是一名菁英的自由車選手,期間還學過空手道、與藝人王識賢一同參加過創作歌謠比賽、學音樂彈吉他...等,但這些興趣都讓他擺脫不了心中的自由車魂,於是他選擇參加專業教練考試,從此展開豐富的教練職涯。

 

「那是1988年的時代,當時國內沒有完善的職業車隊與環境,能讓精英的選手們延續專職的選手生涯。」曾經是區運會冠軍、打破全國紀錄,也被選為奧運的培訓選手、拿過中正體育獎章的楊教練回憶說,年輕時代雖然培養很多興趣,卻始終對自由車情有獨鍾,而在面臨生計與興趣兩方都能維持的平衡下,就只能投入教職界,這也是兩全其美的唯一選擇,所以只好忍痛放棄選手之路。

 

錄取教練受訓後,便被分發到楠梓國中擔任教職,從操作者便為協助者,正式投入他個人的自由車職場生涯,如今一轉眼就是29年,這一段歲月當中,當然也有著不少刻骨銘心的故事。

 

C114I01 02

▲楊東蓁當自由車教練已達29年,資歷非常深厚。

 

師職褓母心 教練是一本百科全書

 

雖說是如願考上教練,也順利進了教職業,在自由車領域用不同方式為自己開創了一片天地,但對於楊教練來說,這一切也等於是從零開始,主要是當時國內的自由車運動不興盛,資訊取得不易,他常常要想辦法吸取國外的相關文獻,並研習探討各種訓練的方式,以增進選手們的實力。

 

一般來說,要培訓選手不難,正規按表操課、鍛練體能技術,逐步提升賽場經驗,只要生理狀況良好,都能循序漸進來達成,但因為國中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性較強,情緒變化很大,而且對異性也是情竇初開,如果沒有好好引導,就會出一些問題,楊教練認為,制式化的訓練固然重要,但他會花更多心思和時間用於與學生們相處,學習下一代的文化,可以講出他們的語言,要打入他們就要從根基裡去做,教學相長。

 

為了能更真確了解學生們的思維,在早期楊教練有個規定,就是要學生們每天寫日記,並交給他親自審閱,透過手寫的內容是最有溫度的,感情都在那裡面,這就可以瞭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也涵蓋了在學識上的教育,讓他們允武又能允文。後來有些選手是把寫日記當作是一個心情抒發的窗口,不但讓楊教練發現了每位學生的不同興趣,也幫助他們處理一些生活與家庭問題,因此,他也自我比喻說,那時帶的不只是體育班,而是一個超級安親班。

 

楊教練總是用著對待自己子女般的長輩之愛,來和學生們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情誼,在大家融洽相處之餘,楊教練還要面對另一層更大的困難,那就是如何與家長溝通,以及班導師的反對!早期的家長、老師大都有「運動員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偏見,認為喜歡運動就是愛玩、逃避課業的族群,而適合參加自由車隊的學生,多少都有活潑頑皮、體力旺盛的性質,因此,只要學生功課不好、班上的團體的常規紀律差,大家都會把責任全部怪罪到自由車隊身上,這種誤解屢見不鮮,學生一有狀況,家長就是找教練,他經常要花很多時間與精神去和家長、導師們溝通、幫助學生們去處理發生的種種問題。

 

然而培訓一位優秀的選手,不只是在體力和技術層面而已,心理學、營養學、肌耐力、車子零件、材料力學、風力學...很多相關知識都要懂,人要照顧,車子也要研究,當一位自行車教練,也要時而動腦筋如何把車子改裝讓選手其更快,也有學生將楊教練比喻成百科全書呢,因為他總有辦法為他們的問題找出方法與答案。

 

「全世界最難做的工作就是自由車教練,但這其中的內心成就,也是我覺得最高,最愉快的,因為這些學來的知識以及當中的快樂,都是我無形的寶藏。」楊教練面帶喜悅的說著。

 

C114I01 03

▲教練如同萬是事通,選手要照顧,車子也要研究,檢修車子也是楊教練經常在做的事。

 

C114I01 04

▲楊教練在賽場上專注指導選手。

 

人生如劇 悲喜交加

 

近30年的教練職涯,當然不可能都是順遂,有著太多太多的事件都深刻記憶在楊教練的腦海中,看著每個子弟兵的成長路程,楊教練更是點滴在心頭,他始終有個開朗積極面對的信念:「比賽總有輸贏,成績不好沒關係,找出原因、努力練習,下次都有機會再拿回來,這並不會有很大的挫折感。」

 

而讓楊教練較難以釋懷的,就是曾有少數學生年少不經事,於課外時間出了難以彌補的大錯,以致被迫退出職業選手,更讓人惋惜的,也有新秀之星因此而殞落!「若要說低潮期,那些事件的發生,就是最讓我感到最椎心的時候吧。」言談中,在他的心裡仍流露出無限的不捨與感慨。

 

然而,無怨付出的背後,總是有更多的精神養分在支持著他樂於這份職業,例如,子弟兵登上頒獎台之時,就是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另外,也有一些已退役,投入社會職場的,都不吝回來贊助學弟妹,提供器材以及較高檔的配備,「學生出社會後,大家就是純粹靠感情在聯繫,更有趣的是,還有學生在論及婚嫁之時,帶另一半來見我,說要我點頭同意才可以呢。」能獲得學生如此的敬重,楊教練真是感到非常殊榮與欣慰。

 

而最讓楊教練不會忘記的一次榮耀,就是1992年3月帶著車隊拿下全中運總冠軍,那是他任職教練所帶的第一場賽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與指標,也是奠定他繼續當自由車教練的一個重要基石。

 

競爭心理是常態 團隊精神為第一

 

一支優秀的隊伍,隊員們的實力都是旗鼓相當,這時彼此間就很容會產生忌妒、不服輸的自我心理,甚至都會有小團體出現,尤其青少年血氣方剛好勝心強,有時連家長都有教練不公平的指責,身為教練,當然不能忽視這種現象, 也是常常要忙於對這種問題的排解。

 

「因為兩人成績很接近,不管派誰代表去比賽都是第一,只是我當教練一定是要以整體團隊榮耀為考量,會派狀況最好的為優先,沒上場的就會認為教練不公平,這種"既生瑜何生亮"的心結是選手間常常存在的,我則以良性競爭的觀念來開導他們,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是惡性競爭,因為每場賽事的狀況都不盡相同啊。我在安撫的其實不只是低潮情緒而已,而是隊員之間的向心力」

 

跟一般的職場環境一樣,選手的去留總是物競天擇,但楊教練會花比較多時間在第5、6名身上,若真的上不去就輔導成為副將的任務,去協助主將拿冠軍,他倡導榮耀是大家一起共有的,每次一拿冠軍的時候,楊教練並不會把冠軍的獎勵特別獨立出來,反而讓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獎勵與關心,他的作風就是強調團隊精神,希望成績好的選手不要過度驕傲,要更懂得團隊合作的優勢,這樣對外比賽才會有更堅強奪冠實力。

 

至於過去因個人事故而退役的選手,楊教練也不會忘記他們,他說:「這是一個團隊家庭,即使你們已離開這圈子,還是可以用你的經驗值和資歷來回饋學弟妹,雖然事實已經無法改變,但那些都是你們的親身經歷,用你們的勇氣回來告訴學弟妹們,當年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這些最真實的案例更具有警惕作用。有空也可回來協助辦比賽、當裁判、我做專題演講就請他們現身說法,這裡永遠都是一個團隊啊。自由車運動是需要高度團隊合作精神的。所謂團隊,是每個人都各有功能,就算不是正式團體(已退役)的一員,也都可以回饋、貢獻以往的經驗與歷練,使得這個團體的資歷更加豐富,這個團體所得的榮耀,也都屬於曾經奉獻過的每一個成員。」

 

C114I01 06

▲楊教練重視團隊精神教育,每一份獎項都屬於每一位成員的。

 

以熱誠延續自由車職場生涯

 

楊教練常常戲稱,自己是得了車癌,一輩子都醫不好啦,一天當自由車人就是一輩子自由車人,他也自問過,為何對這職業情有獨鍾?總歸就是「熱誠」兩個字,沒有任何東西比熱誠更高的了,楊教練不否認,不管是當選手或教練,自由車這個行業所需面對的問題並不輕鬆,所歷經的甘苦也非一般行業能比擬的,但也因他一直秉持這股熱誠,才能跳脫在學校裡體育班的限制,在各個自由車競賽場邊實現出自己的莫名成就,看著自己親自帶領的學生們,在各方面有優異成長,創造各項轟功偉績,這些就是他一生的財富與榮耀了。

 

楊教練也希望以自己始終本著熱誠的心,來勉勵所有學生、選手和教練們,期待大家一起來創造、延續國內更好的職業自由車環境與生涯。

 

C114I01 07

▲楊教練總是一股熱誠的心來帶領他的團隊。

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