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下坡必煞技
圖◎巫明維、文◎張晉銘、採訪協力◎單車好手張偉顗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成功挑戰山岳之巔,但是如果計劃原車下山,另一個挑戰才正要開始!
公路車是屬於競速車種,煞車系統所扮演的角色是調整速度而非停止,特別是搭載較細的輪胎,抓地力相對減少,如果緊急煞車容易造成危險,面對長距離下坡路況該如何掌握正確的煞車技巧?本篇邀請擁有多年騎乘高山公路經驗的單車好手張偉顗親自開班授課,讓你煞得輕鬆又安全!
▲單車好手張偉顗擁有多年騎乘高山公路經驗,本次親自傳授煞車技巧。
握上把還是下把?
煞車握法主要可以分為握上把與握下把等2種方式,由於兩者施力點不同,下把相較於上把的煞車力道通常會比較大。一般初學者最常見的錯誤,就是4根手指全部緊緊按壓煞車把手,建議使用2根手指,如果需要更強的煞車力道可增加至3根手指。如果按壓煞車時碰觸到手指,代表煞車太鬆或是煞車塊已經快要磨耗完畢,或是煞車旋鈕忘記轉回。
◎握上把:適合於緩降坡,煞車制動力較弱,容易微調煞車力道。
◎握下把:適用於陡降坡,煞車制動力較強,容易快速降低速度。
▲上把握法與騎乘姿勢:使用大拇指與無名指以環扣式握住把手,食指與中指負責操控煞車把手。
▲下把握法與騎乘姿勢:使用大拇指與無名指以環扣式握住把手,食指與中指負責操控煞車把手。
同時煞還是分開煞?
煞車系統分為前煞車與後煞車,前煞車制動力較明顯,容易在短時間降低速度,對於安全影響較大,如果身體重心過於前面,容易造成後輪騰空而產生危險,因此通常不建議單獨作動。後煞車制動力較弱,適合微調控制速度,對於安全影響較小,但是如果煞車力道過猛,依舊會造成後輪鎖死,後輪產生橫向偏移使得騎乘者重心不穩。
入彎之前就要先減至過彎速度,而不是邊過彎邊煞車。建議同時按壓前後煞車,先以持續點煞的方式作動,如果希望再降低速度,再以持續輕壓的方式作動,藉此調整速度,如果還是過快,可以慢慢增加按壓力道,千萬不可以瞬間全力按壓煞車。
如何因應危險路況?
◎雨天:輪圈的煞車表面可能會形成一層水膜,當作動煞車時,煞車塊與煞車表面無法即時產生摩擦力,因此建議行進中可以先輕按煞車,使得煞車塊輕觸煞車表面,藉此排除水膜,讓煞車表現性能相對明顯。
◎顛簸路面:建議可以握下把,手指採用環扣式握住把手,如此比較不容易因為路面跳動而使得手指鬆脫;另外,臀部可以稍微離開座墊,四肢呈現微彎狀態,減少震動衝擊身體。
◎急彎陡坡:建議可以握下把,將身體重心往後移動,並且留意轉彎側的踏板不要碰觸到地面。
▲面對急彎陡坡,建議握下把,並且將身體重心往後,提高轉彎側踏板。
▲面對巔簸路面,除了握下把,手指謹記環扣式握把,臀部稍微離開座墊,四肢呈現微彎狀態。
下坡也要休息?
雖然下坡付出比較少的體力,但是身體重心在雙手,而且又要操控煞車,手掌和手指呈現持續僵硬的狀態,所以建議應該定時停下來休息,如果是初學者,建議每30分鐘休息一次,時間為3-5分鐘,動動手指或扭扭腰。除此之外,長時間下坡生理狀態容易產生疲憊,可能稍為一個不留神而造成危險,因此可以眨眨眼睛。如果休息時間過長,身體可能容易失溫,如果下坡之前已經更換全新的衣物與足夠的保暖裝備,就可以拉長休息時間。
▲長距離下坡雖然比較不耗費體力,但是雙手仍然需要休息,建議每30分鐘休息一次,時間為3-5分鐘。
其他重點貼心提示
除了上述提到的煞車技巧與重點,還有哪些小細節是不能忽視的呢?
檢查煞車系統
如果確定行程中包含長距離的下坡路況,出發前就應該檢查煞車線組是否完好無損,並且先到附近的上下坡測是煞車系統,確認輪組的煞車表面有無異樣或刮痕。
保暖配件
由於下坡時會覺得體感溫度變低,如果是在高海拔地區會更加明顯,因此建議回程中,根據自身需求攜帶風衣、背心、長指手套或保暖帽,避免因為覺得寒冷而使得身體僵硬。
確認前後煞車配置
不同品牌或車款,煞車系統的配置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拿到一輛不熟悉的單車時,必須確定左右煞把分別作動前煞車或後煞車。
齒盤配置
面對下坡時的齒片配置,建議為前大後小,如果前方看到轉彎或顛簸路況,可以調整後變至輕齒片,通過之後再調回至重齒片。
速度不宜過快
原則上,即使是已經騎過很多次的路線,有時候還是會遇到偶發情況,尤其是下坡速度又快,因此不管是否在比賽都不建議過快,除了遵守該路段的速限以外,應該以自己覺得容易掌控的速度為主。
▲下坡時體感溫度較低,建議攜帶風衣、背心、長指手套或保暖帽等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