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誌-Cycling update

下把位 公路車的最佳騎姿

C123B01 1

▲握下把的姿勢看起來帥氣,但新手的學習必須是漸進式的。

 

對許多新手來說,手部握在下把位是個不自在的姿勢,畢竟還不熟悉身體重心的前傾,或是覺得臉部靠近地面、朝下的動作令人恐懼,又或者當上半身出力時車輛就開始不穩。對於以上問題,《單車誌》邀請到專門在推廣單車基層教育的岳中城教練,他強調,下把位應是自然而然的舒適狀態,而非刻意維持的勉強姿勢。

 

岳中城教練首先說明,硬是要初學者、核心肌群不夠力的車友使用把身體壓低的下把位,不但是折磨更是危險,學習下把位應是漸進式的。新手的盲點在於,一開始想要學選手壓得老低,反而因為肌力不夠,或是因害怕而渾身不自在,導致全身僵硬,失去了下把位原先的所有好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岳中城教練牽出了2輛自行車,他表示,一輛是他的比賽用車,特徵是頭低坐墊高,另一輛是他平常輕鬆騎乘用的車輛,可以發現頭管位置高出了不少,幾乎與它的座墊平行。教練說明,2輛車在座墊相同高度的情況下,頭管高度明顯不同,而新手可以用頭管較高的車輛來練習下把位,在這個情況下,不用刻意前傾,就可以輕鬆地將手放在下把位置。

 

C123B01 2

▲透過調整頭管高度,可協助新手漸進式的移動重心。

 

原則上,加寬車把、加高頭管、座墊前移、縮短座艙空間,都可以提高車輛操控的穩定性,同時也讓手部輕放下把位置的動作,變得自然而然。爾後隨著姿勢習慣了之後,再慢慢將身子往內縮、彎下去,並逐步訓練上身的力量,將重心往前擺,穩住身體來控制車子,自然產生低風阻又穩定的騎姿。

 

C123B01 3

▲一開始不用刻意地下壓或是彎曲手臂,自然放鬆的擺放到下把位置。

 

教練進一步說明,下把位會比上把位更舒適的原因是,下把位的抓握姿勢是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更可以讓上身放鬆,同時也是最容易控車的握把姿勢,尤在高速、多彎的下坡,用同樣的力量剎車時,下把位剎車的效果最佳。而在速度上,上把位風阻較大,通常來說在保持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上把位的騎車姿勢比下把位的姿勢每小時會慢3km。

 

C123B01 4

▲握下把的角度,手臂好抓握且更放鬆。

 

C123B01 5

▲握在平把的上把位,相較下不符合人體工學。

 

上坡可以穩定抓握來輸出,平路可以「饋著手」休息,下坡又可以達到降風組的衝刺效果,「下把位是騎乘公路車的最佳狀態。」教練直說,公路車車手把的設計就是為了下把位,是公路車的本體,如果不會握下把,手把等於就只用了上半部,下半部完全沒用到,那就跟城市車的平把無異,無法體驗公路車的馳騁魅力。

 

而對於進階者來說,要達到最好的降風阻效果,理想姿勢是雙手握在下把位,小臂與地面平行,肘部成90度,肩部放鬆,記得不要縮肩,讓背部自然與地面平行,同時要將整個身體都動起來,才能發揮最佳的加速效果,達到降風阻的「破風」姿勢。教練笑說,學會使用下把位騎車,是購買空力車之前的優先事項。

 

C123B01 6

▲小臂與背部與地面平行,能達到最好的降風阻效果。

 

而岳教練也提醒,騎乘姿勢是為了服務騎士對應的需求,像是在上坡時,降低風阻的需求沒有那麼大,且上把位直立的騎車姿勢,能敞開上身舒適呼吸,並保有更大的安全感,自然也就不用堅持要握下把位。他也再次提到,新手不用心急,選手的姿勢厲害,不代表完全地模仿才是正確、不像就不標準,而是找到按部就班的方法,才能真正達到進步效果。

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
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