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誌-Cycling update

從九人改制八人 能讓環法更安全好看嗎?

 

 

圖◎A.S.O.;編譯◎車布編

眼尖的車友們應該已經發現,在今年的環法賽中,一支車隊的人數,好像只有八個人?這是環法賽第一次,依UCI的決定把車隊的車手數,從9人減至8人,據官方表示,這個措施主要有兩個目的,改善比賽安全和打破策略平衡。

 

1

▲在第三站的團體計時賽中可以看到,一隊只剩8名車手。

 

如果自行車是一項單人運動,那麼減少車手數到8人的決定就不會挑起任何的反彈,然而,環法大賽卻不是能夠靠一個人贏得比賽的,每一站比賽的勝利,往往都是一定程度的團體合作所致。當戰略被制定和下達之後,車隊裡的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在過去九人制的情形下已經行之有年。但現在車隊裡將會少掉一個車手,這個約束對於要決定陣容組成的車隊經理和運動總監來說,肯定不會輕鬆。

 

在這22支參賽的車隊裡,很多都不會把他們的籌碼擺在同一個地方,所以他們既會有能在平路衝刺站表現的車手,也要有在賽事進入到山區時,能對GC成績造成影響的車手,UAE Team Emirates車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有兩名主將Alexander Kristoff 和Dan Martin,當然,挪威車手Alexander Kristoff會需要高速列車,來幫助他在終點線前,與眾家衝刺好手競爭,像是Kittel、Cavendish、Groenewegen和Ewan。同樣的,愛爾蘭車手Dan Martin最好能有兩到三位爬坡好手圍繞,好平安度過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

 

2

▲自行車不是能夠靠一個人贏得比賽的,車隊主將再強也得要有好手相助。

 

因應賽況組成聯盟

 

這樣的變革,將會為車隊戰略帶來挑戰,過去可能會有車隊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管是單站還是總成績),選擇狙擊每一個試圖攻擊突圍的車手,現在他們是否還有能主宰比賽的手段?賽事總監Thierry Gouvenou相信,「這些車隊將必須決定他們的優先順序,他們將無法全心專注在幾個星期裡捍衛黃衫,我想這是對比賽主要的影響。」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如此確信。過去常看到,黑色列車(近來是白的)在爬坡路段擰住大集團的脖子,以防止任何車手脫逃,未來這些掌控節奏的列車,可能會因此由更多車隊來共同組成。這是Groupama-FDJ車隊經理Marc Madiot所擔憂的:「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組成!當賽事進入尾聲,黃衫排行榜上的前10名車手將會捍衛自己的位置,隨時準備好和其他車隊的主將合作,以應付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競爭對手。不過我仍然認為應該試試一兩年,甚至可以再進一步把車隊人數減少到7人。」

3

▲看到這個措施,很難不讓人聯想,是不是”Sky車隊條款”?

 

大集團更安全?

 

不要忘記,去年即使Froome的隊友Geraint Thomas在第九站退賽,Sky車隊的主將和爬坡好手們,仍然保持了他們的掌控力道。但誰曉得,如果少了一名車手,會不會Chris Froome的弱點,就會在一級坡 Peyresourde或是前往Izoard山的路上被看見,進而被他的競爭對手所利用?這是比較樂觀的看法。

 

由Warren Barguil擔任主將的Fortuneo-Samsic車隊,其老闆Emmanuel Hubert支持這項論述,他說:「我百分之百支持將車隊減少到8人,少一個車手對於捍衛黃衫將會有很大的不同。它會造成改變,但我們目前還無法預估後果,結果要到年底才知道,但我確信會發生。這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導入正確的精神,我們必須重新激勵比賽,並使其更具娛樂性,舞台就在那邊,就看演員們如何展現自己了。」

 

每個車隊少一個人,大集團的整個體積就會減少11%,預期將可以減少嚴重事故的機會和程度。Gouvenou指出:「現在提出結論為時尚早,不過舉例來說,這就是我們在上次Paris-Nice賽段的印象。」

 

4

▲縮小整個大集團的體積,能否有效減少嚴重事故?今年可以來觀察看看。

 

 

事實上最大的好處,可能是減少與車輛在賽道上發生意外,當摩托車或汽車載著警官、攝影師甚至是貴賓,想要超越大集團時,當集團變小,超車的過程也會比較容易。 Gouvenou解釋:「這肯定會降低事故的風險,如果這個動作確實能提高安全性,那麼也就值得了。」

 

團體成績計算有影響嗎?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車隊團體成績的運作,並不會受到車手數量減少而影響,在每一站的成績計算時,各車隊前三位車手進站的時間,將被納入統計。唯一個修改是在團體計時賽,過去是以車隊第五名成員經過終點線的時間為成績,在今年第三站的團體計時賽中,則可以看到,現在已經改為第四名車手過線時間。

5

想了解更多環法知識,請至全台各大書店與車店,購買單車誌出版的官方授權環法大賽導讀本!

環法2018COVER

 

 

 

 

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