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PM2.5之車友攻略
圖◎巫明維、文◎黃泰維
採訪協力◎彰基醫師兼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行政院環保署空保處、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為了增進體能,廣大的車友們都是在單車的有氧踩踏中,找到了對運動的熱忱,一路上急促的喘息聲,彷彿每呼出一口努力,就多吸進了一分健康;然而當空氣中四面「霾」伏、全球已有難以計數的人死於空汙之際,運動時呼吸頻率比平時高出5~10倍的單車騎士們,絕對不可再只是埋頭苦練!若不想越騎越不健康,你必須學會判斷何時該騎、何時休息,並懂得如何自保。
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千萬別忽略了車友不可不知的PM2.5危害!
眼前是霧還是霾?
即使PM2.5粒徑小到用眼睛看不見,但只要在空氣中的濃度上升,還是會降低能見度。那麼由小水滴組成的「霧」,與對人體有害的「霾」,兩者在肉眼看來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有沒有判斷的方法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有霧時水平方向的能見度必須小於1公里,至於PM2.5等霾害,在大氣中多成乳白色,當遠處為明亮背景時呈黃色或橘紅色、較暗背景時則為淡藍色。另一個可判斷的依據是,當發現空氣能見度低時,當下的相對濕度若大於90%時為霧,小於80%即為霾,介於80%-90%之間則是霧霾混合。
▲能見度低是霧還是霾?對照當下相對濕度即可判斷。
PM2.5對人體的傷害如此可怕,那麼熱愛騎車的你,該如何騎得更安全?
戴上口罩萬無一失?
一般的魔術頭巾或棉質口罩,對於PM2.5而言間隙過大,可說幾乎沒有攔阻作用,而活性碳口罩則是以濾除揮發性等異味汙染物為訴求,相較之下,部分醫療用口罩對於懸浮微粒會較有阻絕效果,可過濾至約3微米(μm)的粗懸浮微粒,但對PM2.5效果也相當有限,且要注意鼻梁及側邊兩頰密閉度,除了鼻樑金屬條要用指腹按壓貼合,最好也選用兩頰有回摺設計的款式,密閉性較佳,但對於車友而言也多少會影響呼吸的順暢度,因此同樣不建議運動時使用。
▲車友騎車最常戴的魔術頭巾,對於直徑比紅血球還小的PM2.5過濾效果非常有限!
雖然N95口罩對阻隔PM2.5最有效,不過最大缺點就是過度密閉,容易阻礙呼吸,不僅孕婦在使用上必須小心,對於耗氧量較大的自行車友而言,也不太可能在運動中配戴,建議在空汙非常嚴重且非出門不可時才使用。
▲選用兩頰側邊有回折設計的醫療用口罩,吸氣時的密閉性較佳,但也會因此稍防礙呼吸。
騎對Timing最重要!
夏季空氣普遍較佳
▲PM2.5月平均變化圖。下方標註(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影響空氣中汙染物濃度多寡的一大原因,取決於當下的擴散作用,一般而言5~8月由於夏季對流旺盛、汙染物散去的速度較快,空氣品質通常較佳;相反的,9月到隔年4月雖然天氣較舒爽適合運動,但因為擴散作用差,加上東北季風帶來中國汙染物,空氣相對較差,兩者的PM2.5濃度平均相差了2~4倍。
此外,空曠處如海邊和平原的空氣狀況,也會優於山邊和盆地,但還是要看當下風向,盡量避免在城市或汙染源的下風處騎車或運動,不過空氣品質的變化速度不輸天氣,說變就變,因此最直接也最準確的判斷方法,還是查詢環保署公布的即時PM2.5指標。
勤查空汙指標!
在智慧型手機當道的時代,要得知各地PM2.5的即時濃度,已經像是查詢氣象一樣便利,只要透過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是「環境即時通」APP,就能馬上掌握當下的濃度與分級,不失為車友們決定是否騎車的判斷依據,此外,也可進一步得知近3天的空氣品質預測,以便安排未來的約期行程,無論是單車族或是一般民眾,都應該養成在查看天氣預報的同時,也隨時查詢「空氣品質」的好習慣!
▲▼透過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用手機下載「環境即時通」APP,就能隨時掌握PM2.5即時濃度!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紫爆」時室內運動為上策
既然戴口罩對於想出外騎車的車友幫助有限,但萬一連碰上數天PM2.5濃度紫爆,那該如何運動或訓練呢?這時可別忘了訓練台的妙用,只要在室內減少開窗,並搭配有高效率過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來淨化空氣,就能夠安心的踏上自己的單車,在訓練台上享受運動的暢快,不過這裡也要提醒各位車友注意環境的通風,尤其在室內運動時,若感覺悶則不一定要將門窗完全緊閉,只要關小一點就有助降低室內的汙染濃度,才不會因為缺氧而感到不適喔!
▲當戶外空氣嚴重不良時,在室內運動才是最安心的方式!
▲搭配擁有高效率過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來淨化空氣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