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誌-Cycling update

專題報導全覽 [---單車教室---]

揮別騎自行車手痛手麻

C128HC01 1

有些車友因為長時間的騎乘,而有手部痛或麻的不適問題,這是因為手腕前面有兩條神經,分別是正中神經及尺神經,負責控制手的動作及感覺,容易因為長時間地使用或壓迫而造成傷害,其中就包含了長距離的自行車運動,手部持續抓握、壓迫在手把上。本篇邀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復健科韓紹禮醫師以及復健科陳信宇物理治療師,來為大家說明手部不舒服的成因、預防方法以及有效的紓緩動作。

不要讓騎車後的啤酒阻礙恢復

C127B02 2

很多人都習慣在騎車過後,來上一杯冰涼啤酒,真是讓人通體舒暢,不過從國外的研究告訴我們,要大口喝下啤酒之前,可能要再想一下。

分析騎車時的空氣阻力

C127KHS01 1

騎單車會面臨5種阻力,分別是地面阻力、爬坡阻力、內部阻力、加速阻力以及空氣阻力,其中最影響行進速度的便是空氣阻力,也許你會好奇,手在空中揮舞,不會感覺到空氣有阻力,逍遙輕鬆騎時,也不會覺得空氣有阻力,頂多涼快而己,只有碰到大逆風時,一股無形的阻力擋著,才會讓人覺得寸步難行、懷疑人生。

從牛頓慣性定律分析騎車安全

C126KHS01 1

行車安全的問題,其實都跟物理中的慣性定律有關,根據牛頓的慣性定律,如果沒有外力影響的話,運動中物體會保持均速的直線運動,謂之動者恆動,最常見的像是搭公車,車子煞停而人往前摔倒。以自行車騎行來說,鎖死急煞,受慣性影響,人往前翻滾就犁田了;或是過彎時受到離心力的影響,將騎士甩出道路,與對方來車相撞,甚至跌入山谷。

騎車胸悶!當心心肌梗塞

C126HC01 1

想透過運動來改善身體健康,也要注意過猶不及、千萬別逞強,有車友表示,在騎了長距離或是高強度爬坡之後感覺到胸悶,也曾有報導提到,慢性病患者想要透過騎單車來緩解三高問題,反而引發心肌梗塞。本篇採訪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簡思齊,說明心肌梗塞的好發族群有哪些人,要如何避免、有哪些保養的方法,而單車騎士們要如何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當前的運動強度,以及緊急的處理方式。